北京逸品丹青美术院
《老子》有曰“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绘事之道,非常道。传统绘画元素中的或工或写、或虚或实、或疏或密、或浓或淡,透过不同的材质和手法,都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特征,准确、生动传达着作品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也是画家自身的感悟和艺无止境追求的妙达。在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画的玄妙、形妙、神妙,可谓之众妙,是谓领悟传承之道、独辟创新之妙。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实现了空前的进步和变革,当今之中国画坛风云幻变,也造就了大批优秀的画家以独特的艺术视野,精湛的笔墨语言,描绘时代精神的精妙巨作。再现了名山大川之雄伟、高士仕女之神韵、花鸟鸣翠之怡情,独树风标,卓尔不群,各得其妙。
将于2022年7月26日—30日在李可染画院图形学美术馆举办的,“众妙之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第二回展),邀约当今画坛活跃在一线的,具有代表性的100位名家,将思想之妙、创造之妙和绘画之妙融合于一体的精品力作汇聚一堂,共谱当今画坛时代风貌的华彩乐章!
冯远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
画家简介
陈学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中山画院副院,中国水墨艺术研究员。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在中国第三届书画艺术市场年度排行榜中国最具有影响力和最有升值潜质的百位画家中被评为最有升值潜质的十大画家之一。
主要代表作:《凤凰山庙会》《山城纪事》《大海的歌》等多次入围全国美展并获奖,众多作品被国内为美术馆、博物馆及个人收藏。作品被《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专题介绍,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美术教学师范作品等多部画集。
作品欣赏
陈学良先生泼墨点彩画法解读
作者:王旭
东北画坛涌现出了几位颇具影响力的画家,其中陈学良先生作为五十年代生人,用其泼墨点彩画法形成了独具面目、内涵的山水画,给本土绘画增添了竞争力。这位另辟蹊径的当代画家,用其天分、勤奋让人对东北绘画刮目相看。客观上,他打破了地域局限,用历史兼当代视野,很好地融合了画史诸家法,将人们印象中的东北山水从具体景致刻画转化到人文意趣的写意高度。可以说,他的胆识、魄力、精神与其老乡高其佩先生是一贯的,绝不偏执于一隅,去追求方寸不失的乡土风貌,而是从历史文化大体统中求变,求认同感。
回顾历史,东北画坛一路走来甚为艰难。主要因为,19世纪之前绘画乃至传统文学、学术思想在该地缺乏历史根基和地域参考。即便有高其佩这样的开宗立派的先贤,但其艺术荣誉和门户内涵,代表是江南,而非故乡。因此,这样一个现实导致了绘画在东北没有形成固有派系和固有传统。直至20世纪来临才有所转机,这片充满革命激情、工农业神话的,以移民人口为主的土地上逐渐有了与之相匹配的文学艺术。从张仃、宋雨桂、再到陈学良等处,东北艺术家经过革命文艺、新潮文艺洗礼,一方面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念、艺术面目,一方面也掌握了话语权,并开始影响当代中国艺术教育、艺术发展走向。实事求是地讲,他们创造了奇迹,在很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继往开来,弥补了艺术史上的缺憾。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的画法已形成体系,实现了对自己和成长环境的学术标识。
伴随着传统文化回归,东北画坛迎来新老更替的局面,老先生带着他们的艺术理念离开了自己的历史舞台,新生代如陈学良先生扛起传统大旗,一边反思历史、复兴传统,一边向世人证明东北画家的艺术潜力和艺术造诣。他的起点很高,没有受世俗文艺、新潮观念影响,自幼便着手传统经典,绘画风格形成甚早。给我的印象,本世纪初期,他的泼墨点彩法就已炉火纯青。这时候,正是中国画坛上的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先生的绘画风格成熟之时,就是说,与前辈比,他虽然输在了资历、年龄,但没有输掉才华。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能够理解此种现象。值得说的是,当代很多人在画风成熟之后技法滑坡,陈学良却没有,他一如既往保持低调,不为名利所惑,我之为我,谦虚谨慎。
古人讲慎独和贯通工夫,不管任何时候,陈学良先生讷于言而敏于行。近几年,他的画很纯净,没有凡俗倾向和历史牢笼,笔墨间完全是自己的思考与文化担当。自跟他认识以来,二十年如一日,他甘于默默无闻、坐冷板凳,将自己奉献给艺术。无论何时给他电话,他都在画画、读书,似乎,我从未遇到他在饭桌上、酒店、旅游景点接过电话。即他是一位有信仰、有理想,将生活与艺术事业视为一体的人。要知道,这二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也是很多艺术家挖空心思经营、积累财富的二十年,一个人既要养家糊口,又能将自己的欲望关起来作学问,实属不易。吴冠中先生生前说过,是“苦难造就了艺术家,”陈先生虽不是苦难缠身,但他是清贫的、朴实的。他的画在市场很受欢迎,想登门拜师学画的学生很多,但很少应付。在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当下,这样的人值得同道学习。
文化复兴不在于绘画从业人口基数,而是要有代表时代、代表民族的经典力作不断涌现。陈学良先生是一位创作力旺盛的高产画家,其作品根深路正,每一张一个意思,一个气象,无重复雷同,有其思考在里面。本质上,他把古代的笔墨之法变为己法,给极少走进唐诗宋词的东北山水赋予桃花源式的田园诗意美学。他代家乡山水而言时,将所写的物事置于历史长河中,注入了鲜活的民族文化血液。比如,他把四季更替分明的,带有冰雪符号的山林、云水变得温润、凄迷哀婉。这意味着他在处理笔墨上,将劲拔、冷峻、光明变得舒缓、平和、浑厚。历史上,凡是能将古与今合,能将成法变成我法的,皆是留名青史的。陈学良先生能不能在画史上留名?还需要时间检验,但他对传统笔墨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至少,他努力地借古开今,努力地将传统绘画在布置、面貌、笔墨上向前推进。
明末石涛说过:“在墨海里立精神,在混沌里见光明。”做到这点很难,考验的不仅是画家本人的绘画理解力,还有学术思想造诣。细观陈学良地作品,其笔法、墨(彩)法合乎此理。首先,他用传统哲学思想、文学内涵予以东北山水人性化、道德化说理意识。比如去其天然锋芒之纹饰,而存其境界之实。具体表现在,以墨(彩)法消除笔法上的棱角,以简洁的勾勒、皴染之法增强混沌、无骨的山川境界。总体上,他不但借鉴了前人山水画的经典画法,还取法晚明徐渭、八大以来的花鸟画中的淡墨、湿墨、泼墨法。事实上,陈先生笔法的灵巧,亦有花鸟画画法。其次,色墨同体,互相依衬,这便是他的画法即泼墨点彩法的难点所在。尤是对彩的运用,以点成团,层层累积、下笔有由。在继承米家点法的基础上,参照近现代有所开拓。而点的过程中有积墨、积彩之法。
陈先生是将点彩用到极致的人,他的过人之处是在湿的气氛里营造一种毫无渣滓的光明。这种光明由墨而发,由笔而生,由彩而活。他擅长用墨反复营造一种湿漉漉、雾蒙蒙的意境,然后用笔勾勒明确山石轮廓,最后用彩补充完善。再加上点景人物、舟桥、飞鸟、家畜等,让作品诗意盎然、极富生活。所以,我以为,陈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南方的温婉、沉郁、北方的雄浑诗意写家乡冰雪山水里的旺盛生命力。尤是其四季山水中的春、夏、秋景,既有传统哲学中互为依存的学术思辨,又有怅然抒怀的文学情境。概括起来,他以古法开生面,形成了我之为我的画法。并在前辈的基础上赋予东北山水新的精神风貌。
如今,陈学良先生已是大写意山水画坛的重要人物,其泼墨点彩画法犹如张仃创立的“焦墨”体系、成为东北画坛和中国画坛的一支力量,正引领中国画向本源回顾的同时,向前发展,希望他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王旭(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学者、《崔如琢评传》作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艺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建成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